什么是IT?
如果你去大街上随机采访一个路人,“什么是IT?”可能大部分路人的第一印象是:计算机、编程。这个印象存在很大的误解。作为专业人员,我们需要走出这种误区,如果把IT行业比作一个大圆,那么计算机和编程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个小圆。
那么到底什么是IT呢?IT行业,即信息技术产业(Information Technology),这是一个很广泛的领域,这领域不光有软件,还有硬件,它涉及到使用计算机、网络、软件以及其他电子设备来处理、存储、传输以及获取信息。IT(信息技术)从名称我们可以看出来核心是信息。那么什么是信息,具体来说,信息可以体现为音讯、消息、数据、符号等形式,它们承载着能够被接收者理解并据此采取行动的意义。我们和别人聊天是信息,我写这篇博客也是一种信息。
具体到工作内容,IT行业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硬件开发与制造:设计与生产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移动设备等。
软件开发:创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游戏、企业级解决方案等。
系统与网络管理:维护企业的IT基础设施,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网络安全。
数据库管理:设计、维护和优化数据库系统,确保数据的安全与高效访问。
数据分析与大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大量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云计算与虚拟化:构建和维护基于云的服务和平台,实现资源的远程访问和管理。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开发智能系统和算法,使机器能够模拟人类学习和决策过程。
网络安全:保护信息系统免受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确保数据安全。
项目管理与咨询:规划、执行IT项目,为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
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设计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提升产品体验。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IT行业实在是太广泛了,面面俱到不可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于我不熟悉的领域就不发表意见了,这篇博客主要说一说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权当抛砖引玉,个人的一点看法,说的不对,还请见谅。
什么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即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这个术语的正式提出,起源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但这种思想可以往前追朔几百几千年,古人很早就有了对“智能”这个概念的思考,从结绳计数到木牛流马,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对“智能”的追求,对可计算的追求。人工智能就是研究以机器为载体的人类智能或生物智能,通俗点说,就是研究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去感知(人有五感,机器有各种传感器来模拟视觉、听觉、触觉等);去思考(通过复杂的算法和模型,如机器学习,让机器能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甚至作出决策);去行动(不仅依据指令反应,还能自主适应环境,执行任务,甚至创新)等等。
机器学习,即ML(machine learning),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计算的手段,利用经验来改善系统的性能。Tom M. Mitchell给出了一个经典的定义:“一个计算机程序被认为能从经验E中学习,解决任务T,达到性能度量值P,当且仅当,有了经验E后,经过P评判,程序在处理T时的性能有所提升。” 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机器学习基于过去的经验(各种数据),来实现一个任务(比如分类和回归),我们有一个度量的指标(评价参数),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使得我们获得一个最优的性能(不断逼近最优解)。
深度学习,即DL(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它受到生物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启发,利用多层的神经网络结构(包含多个隐藏层)来学习和表示复杂的数据特征。深度学习的蓬勃发展不仅重塑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也引领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预示着一个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相互之间的包含关系可以用下面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
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一段三起三落的历史,总体呈现出一段螺旋式的发展之路。历史上共经历了三次低谷。深度学习在2012年ImageNet竞赛中的出色表现,使得神经网络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也标志着AI进入了第三次发展高潮。这一轮浪潮持续发展至今,并愈演愈烈,就目前来看,大有星火燎原之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万物皆可AI”。
这一轮AI的发展,其深层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从数据、算法和算力三个方面来解读一下:
数据
数据(经验E)是基础。没有好的数据那就是无源之水。计算机视觉的突破有一大半功劳要归功于ImageNet这个数据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数据集,才有了在ImageNet上深度学习取得的突破,才使得神经网络从遗忘的角落里摇身一变成为目前的主流。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考试投身于深度学习之中。
从数据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三点:
1.1数据量爆炸增长: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积累。各类数据源持续不断地产生着海量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燃料”。
1.2数据质量与多样性:随着对数据重要性的认识加深,数据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多模态数据的融合使用,增强了模型的学习能力和泛化性能。
1.3数据共享与开放平台:开源推动技术发展,诸如Kaggle、OpenML等开源数据集和平台的兴起,促进了数据资源的共享,加速了算法的开发与验证过程。
算法
2.1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Transformer架构等深度学习模型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模型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尤其是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2.2迁移学习与预训练模型:BERT、GPT系列、T5、CLIP等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出现,通过在大规模无标签数据上预先训练,然后针对特定任务进行微调,显著降低了特定领域应用的门槛和成本。
2.3强化学习与模拟学习:强化学习通过与环境交互学习最优策略,结合模拟器技术,加速了算法的学习过程并提高了泛化能力。
算力
3.1硬件加速:GPU(图形处理器)、TPU(张量处理单元)等专门为机器学习设计的硬件的出现,极大提升了计算效率,降低了训练复杂模型的时间成本。
3.2云计算与分布式计算:云计算平台提供了弹性计算资源,使得研究人员和企业能够按需获取强大的算力支持,进行大规模模型训练。
3.3边缘计算: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边缘计算使得数据处理更接近数据源头,减少了数据传输延迟,提高了实时性和隐私保护,特别适用于需要低延迟响应的AI应用。
这轮AI浪潮之所以能够兴起并持续发展,得益于数据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算法的创新与高效、以及算力的大幅增强与普及,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社会影响。
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
关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结合目前工业界的情况,通常可以分为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三大领域。
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 CV)
计算机视觉致力于使机器能够“看”并理解视觉世界。这项技术通过处理和解析图像及视频数据,实现对物体识别、场景理解、行为分析等功能。在工业界,计算机视觉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制造业:产品质量检测、零件定位与装配指导。
零售业:顾客行为分析、货架监控与库存管理。
安防监控:人脸识别、异常行为检测。
自动驾驶:障碍物识别、交通标志理解、路径规划。
医疗健康:影像诊断辅助、手术导航。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自然语言处理关注于使机器理解、生成和处理人类语言。它涉及语义分析、情感识别、机器翻译、对话系统等多个方面。在工业界的应用包括:
客户服务:智能客服聊天机器人,提供24小时服务。
新闻与内容生成:自动生成新闻摘要、文章创作。
社交媒体分析:情感分析、趋势预测。
语音助手:如Siri、Alexa,通过语音命令操作设备。
翻译软件:实时翻译,促进跨国交流。
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
语音识别技术让计算机能够将人类的语音转化为可处理的文字信息。它在工业应用中通常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接口,例如:
智能家居: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居设备,如灯光、电视、空调等。
车载系统:语音导航、免提通话,提升驾驶安全。
医疗辅助:语音记录病历、辅助残疾人沟通。
呼叫中心:自动转录通话内容,提高服务效率。
教育软件:语音交互式学习工具,提升学习体验。
ChatGPT的异军突起及生成式AI的爆发
ChatGPT是OpenAI在2022年底推出的一个革命性的语言模型,其具有:1.强大的生成能力;2.交互式对话体验;3.高度的灵活性与创造。
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系列大语言模型(LLM)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这些大模型技术不仅限于文本生成,还涵盖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从文本到图像、图像到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转换。生成式AI的大爆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创新性的应用和解决方案,各种大模型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垂类大模型垂类大模型更是聚焦于特定行业或应用场景,深度挖掘细分市场潜力。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产大模型也在逐步追赶,阿里最新发布了通义2.5版本,在中文语义等部分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越ChatGPT4的水平。
未来趋势
通用人工智能之路在何方
通用人工智能,自人工智能诞生之初便是研究者们梦寐以求的圣杯。然而,通往这一理想境界的道路却充满了挑战与未知,那么火爆火爆再火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会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答案么?关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业内大佬也是有着不同的观点。笔者仅发表一下自己的愚见。
生成式AI可以从现有数据中学习并生成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本、图像、音乐甚至视频。这种创造性不仅限于模仿,更在于其能够根据上下文和指令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展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创新思维和情境理解。这些生成结果让人们惊呼,AI 即将统治世界。
然而笔者认为这本质上还是基于海量数据的搜索,得益于算力的强大,ChatGPT3使用了1750亿参数,ChatGPT4参数更是达到了万亿级别,这些数量巨大的参数使得大模型看起来似乎无所不能。然而算力的发展终究是有瓶颈,尽管这个瓶颈也许还很远。但总归是存在的,那么大模型就不会无限发展下去。人类的核心思维是逻辑思维,这也是人类具有创造性的根源,本质上生成式AI并没有像人一样思考,现在的爆发还是力大砖飞的结果,不具备可解释性,并没有学会人类抽象思考的能力,那么这终究不会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
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之路,很可能是多种技术路径融合的结果。生成式AI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将与其他技术如强化学习、迁移学习、图神经网络等相结合,共同推动AI向更加全面、灵活和自主的方向发展。
程序员会失业吗
这是一个好问题哈,说说我的看法。随着现在AI的发展,我们看到AI的编程能力越来越强,在某些方面,AI生成的程序比一般的程序员写的还要好。那么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程序员会失业吗?
我们用一个类比来回答这个问题哈,以前有很多的人力黄包车,这在解放前很常见哈,在电视剧里也经常看到,那么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人力车夫会失业吗?答案是失业了但又没有失业。人力车夫确实不见了,但是我们出现了更多的出租车司机,公交司机,乃至动车司机,飞行员等,作为人力车夫来说,确实被淘汰了,但作为驾驶员来说,不仅没有失业,而是升级换代了。
IT行业从业者也一样,工具只是提高我们效率的手段,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去做更多创造性的工作。让技术更好的为我所用。